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您的位置:主页 > 网店转让 > 京东商城转让 >

京东商城转让

设立网上店铺虚标价格、遮挡商品重要信息 警惕不法直播带货诱你入坑

来源:未知点击: 发布时间:2023-03-24

1629962147263378.jpg

近年来,带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直播的蓬勃发展,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乱象也随之出现。由于实况传送的实时特性,

消费者在维权时容易出现取证困难等问题。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第八支队网上交易大队(以下简称网上交易大队)查处了一起酒类直播交割案件,《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跟踪采访。

揭开了部分商家在直播发货中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的秘密面纱。

在跟随网络交易队执法人员查处带货直播虚假宣传案的当天,记者在北京亦庄某写字楼内涉案的文化传媒公司看到,该公司有两间50多平米的直播间,其中一间关着门。主播和帮主的声音不时的大声推广。

“这是最低价”和“非常实惠”.在另一个还没有开始直播的直播间,有三个不同的直播场景,每个场景后面都摆满了各种名酒。在记者的询问下,该公司员工表示,这些都是买来的空瓶。

该网络交易团队负责人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执法人员在某直播平台巡逻时,注意到同一个主播轮流出现在两个直播间。虽然帮助者看不到任何人,但声音高度相似。

关键是两家店都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手法相似。经调查,最终确定有4家公司、多个直播账号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违法事实。"

从执法人员在直播平台上抓拍的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主播在直播销售茅台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的一款白酒时,故意用酒瓶和手指遮挡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中的“保健酒有限公司”或“保健酒业”字样。

让消费者误以为这酒是贵州茅台酒厂生产的。网络交易团队负责人表示:“如果只是看一场直播,可能是无意的,很难认定这种行为是虚假宣传。执法人员通过观看许多现场视频备份发现,

店里不同的主播用不同的方式屏蔽‘保健品、酒业’字样,最后认定这个行为是故意屏蔽,是违法的。"

在另一个账号的备份视频中,记者看到,该主播在宣传酒具套装时,宣称“茅台某款酒全球限量19999套”、“五粮液某款酒限量不超过1000箱,仅限年消费100万的贵宾购买”。执法人员咨询了制造商并了解到,

茅台的酒全球不限量19999套,也不是限量品。五粮液的酒分销1000多箱,也不是只有一年花100万的贵宾才能买。在销售一款名为“金奖1915”的葡萄酒时,

主播声称这款酒获得了“1915年博览会金奖”。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当年在国内获得A类奖的白酒产品有直隶(官厅)高粱酒、河南(官厅)高粱酒、山西(官厅)高粱酒,但根本没有“金奖1915白酒”。

直播中,主播还信誓旦旦地告诉消费者,五粮液是买的赠品,直播间里展示的赠品,声称是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乌普52%vol、500ml浓香型白酒,市价更高。

五粮液白酒在JD.COM的参考价格为每瓶1069-1250元。但实际呈现给消费者的却是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市场价格更低的尊耀酒(JD.COM地区参考价格为428-488元/箱,每箱6瓶)。

天津四方君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子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这些直播间发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直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法》755-7900《广告法》755-79000等法律法规均规定“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

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影响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

其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经网络交易队执法人员调查,该公司法人同时是4家公司和多个直播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所管理的账户涉嫌通过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诱导消费者购买,还利用其控制的两家公司进行联合价格欺诈。

据记者了解,当事人实际控制的两家公司分别在直播销售平台、传统电商平台销售同款白酒,该款酒在直播平台标价为998元,而在传统电商平台销售价标为7980元。直播销售时,主播为了证明直播间的价格非常优惠,

会在推销时打开手机,佯装在网上寻找其他平台的销售价格,其实搜索出来展示给消费者的是他们已经准备好的传统电商平台上的价格,让消费者误以为直播间的商品价格便宜,从而购买。

如果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平台的店铺价格过于悬殊,消费者就要注意了。据网络交易队负责人介绍,同款商品在A、B两个平台的两个店铺通过合谋价格从而产生的价格欺诈,消费者很难察觉。因为,在直播过程中,

消费者看不清被比价的商品店铺名称,更不用说再去查询该店铺的归属公司、了解公司背后的关联关系了。执法人员也是通过直播视频备份,一帧帧翻看,最终才看到被比价的平台商品店铺,并对比两个店铺运营主体,

最终确定了其关联关系,才认定了共同价格欺诈的违法事实。

网络交易队负责人指出,直播带货要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广告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避免使用“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

《反不正当竞争法》 明确规定,广告宣传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若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宣称“全网最低价”“宇宙最低价”等,则涉嫌违反有关规定,

会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被查处的这家文化传媒公司在北京某写字楼租用多间办公场所,业务也不仅限于直播销售,而是将直播销售的链条延长。该公司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联系曾经在直播间购买过商品的消费者,并添加微信好友,

然后进行一对一的商品推销。在私域空间推销时,依旧采用虚假宣传的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记者看到该公司在微信推送的销售海报中宣称:某款酒“年销售量突破2亿”,在该公司线下的办公场所中也看到了相应的文案设计。据了解,现在监管部门、直播平台对直播间的巡查越来越严格,

因此主播们对直播间内的一些宣传内容不敢随意夸大,但是在推送给消费者的微信文案中便肆无忌惮地夸大其词。

记者还看到,该公司发给用户的宣传短视频中,展示了其线下门店及门店内的高端酒水,但经执法部门核查,该线下门店并非当事人所有。

网络交易队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价格法》 第八条第一款,其宣称的销量没有事实依据,属于虚假的商业宣传行为。

网络交易队负责人表示,直播带货视频一般在公域空间展示时,其违法行为就不易被消费者发现,转为私域空间推销后,变得更为隐蔽,不但消费者,就连执法人员都不容易获得其违法证据。

针对目前私域空间违法乱象频生的现状,该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将对这一领域持续关注,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式。

虽然该案违法事实确凿,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彻底结案。为了不影响办案进程,尚不能透露案件更多具体信息。

记者通过跟随执法人员调查采访,深刻了解到执法人员的艰辛与不易:执法人员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了蛛丝马迹,之后通过长达一年观看直播录像资料,严密侦察、多方核实,才使得这一系列违法手段浮出水面。

良好消费环境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努力。由于该直播企业采用的不法手段极具典型性,为了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在征得执法人员的同意后,记者对此次执法过程进行及时报道,

以便让消费者能够有效地避开直播带货中暗藏的各种陷阱,维护好自身的权益。